POM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POM厂家
热门搜索:
技术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讯

为何只见通报不见实名

发布时间:2020-02-27 20:49:00 阅读: 来源:POM厂家

文/曾阿良

近日,广西钦州各地网站、广西纪检监察网、人民网等相继转载了一篇文章,标题为《浦北县实名通报13名违反工作纪律干部职工》,却只提及违反纪律干部职工的单位,全文未提及职工姓名及违纪具体事项。有网友直呼不过瘾,甚至认为这失去了“实名通报”的意义,并对浦北纪检工作提出了质疑。

近年来,中央加大了对各类违法违纪典型问题的曝光力度,让实名通报真正发挥了震慑警示、诫勉教育的作用。可是广西浦北县的这则“实名通报”,却令人大跌眼镜。说是“实名通报”,实际却“犹抱琵琶半遮面”,只是点出了违纪官员所在的县工商局、科技局等8个单位,而对于违纪官员姓什么叫什么却只字不提。笔者不禁感叹,说是实名通报,为何只见“通报”不见“实名”?

如果仅仅以红头文件的形式,在单位内部进行开展实名通报,但在对外公开的网站上、报纸上看不到干部违纪通报批评的实名信息,这种形式虽然也是实名通报,却大大缩小了范围,让对外公开的实名通报沦为了形式。这样的公开,显然是“有名无实”的,也是没有价值的。对于公众的质疑,当地居然称“不便公开”,这的确超出了公众的常识,难怪有网友直呼不过瘾,遭到民众的质疑。

那么,为何当地纪委如此任性呢?其实,根源还在于其根子里的形式主义、面子主义以及好人主义的意识。在当地看来,既然大家都在公开违规违纪行为,自己不公开似乎不大好,但公开太彻底又得罪人,那就采劝“折中”的方法,公开还是公开,但点到为止,不公开具体的人是谁。这样的公开,似乎对上也有交代,对下也没有得罪人,结果就造成了只见“通报”不见“实名”。

笔者认为,实名通报是一种有力的权力监督手段,面向社会的实名通报,不仅对违法违纪本人是种震慑,也对其机关人员乃至全社会都会起到警示作用,同时它也唤醒了广大群众监督的权利意识,可谓是一举多得的好事。所以,套用一句广告词,纪委实名通报还是“实名制”的好。“通报”事小,“公信”事大,希望我们的各级纪委在以后的通报中,能真正做到“有一说一,有二说二”,敢于揭短亮丑唱黑脸,敢于实名通报。(云南网评论频道 文/曾阿良)

相关报道:

广西浦北实名通报13名违反工作纪律干部职工

职业装订制

西服设计

定做西装

贵州工作服定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