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M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POM厂家
热门搜索: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宣宇准确理解2015年经济新常态的逻辑dd

发布时间:2021-01-20 06:01:48 阅读: 来源:POM厂家

宣宇:准确理解2015年经济新常态的逻辑

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深入阐述了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这是自今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首次提出“新常态”以来,中央对 “新常态”最全面系统的论述,是当前及今后相当长时期制定经济发展政策和创新宏观调控的最重要背景,也是我们把握明年经济形势和宏观政策走向的根本依据。

新常态 大逻辑/

经过30多年严重依赖环境和资源消耗的高速增长,中国经济的阶段性特征已出现深刻变化。会议从九大趋势性变化深入把握“新常态”特征。会议指出,当前国内模仿型排浪式消费阶段基本结束;传统产业投资相对饱和;全球总需求不振,低成本比较优势削弱;传统产业严重产能过剩;生产要素的规模驱动力趋减;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已达到或接近上限;各类隐性风险随经济增速下调显性化;全面刺激政策边际效果明显递减等。这些新趋势的压力,再加上国际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深度持续调整形成的倒逼力量,导致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

2013年中国经济正式告别“8时代”,是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标志性一年。无疑,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需要更加重视和遵循经济规律、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逐步实现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和包容性发展,需要经济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动力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这是深刻总结30多年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宝贵经验,也是主动适应新常态、有效化解当前“三期叠加”困局的必然选择。

中央对经济新常态的战略判断,表明中央保持区间调控弹性、狠抓改革攻坚、突出创新驱动、坚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鲜明态度。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只有观念上“适应”,认识上“到位”,才能做到方法上“对路”,工作上“得力”,才能真正做到“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牢牢把握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

深化理解、科学认识和准确把握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对于促成社会合理预期、增强思想和行动合力,增强加快转方式调结构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具有重要意义 (正因如此,会议强调要“更加注重引导社会预期”,“强化舆论引导工作”)。

明年的经济形势和任务/

关于经济增长。会议全面部署了明年经济社会发展重点工作,“努力保持经济稳定增长”成为明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中国经济发展需要保持一定速度,这是解决发展中诸多问题的基础,也是加强和改善民生保障的重要条件。会议强调要 “毫不动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一心一意谋发展”,努力做到“调速不减势、量增质更优”。这表明,保持经济一定增速、决不能出现经济大幅破位下行的“减势”情况,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这是政策底线。另一方面,又要准确把握新常态的客观要求,“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到更加重要位置”;要“依靠促改革调结构,坚持不懈推动经济发展提质增效升级”,保持区间调控弹性。

增长动力方面,强调要促进“三驾马车”更均衡拉动增长,使消费继续在推动经济发展中发挥基础作用,投资继续对经济发展发挥关键作用,出口继续对经济发展发挥支撑作用;要求切实把经济工作的着力点放到转方式调结构上来,推进新四化同步发展,逐步增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服务业的支撑作用,着力推动传统产业向中高端迈进;同时专列一项要求从“市场要活”、“创新要实”、“政策要宽”三方面“积极发现培育新增长点”。这表明只要经济在合理区间,就依然主要依靠促改革促创新调结构,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主动适应和引领新常态。这个逻辑与今年是一脉相承的。

经济合理区间底部的“弹性”大小,主要取决于就业和经济下行引致的风险承受能力。随着持续推进改革和鼓励创新,经济风险承受能力进一步增强。我们判断,2015年经济增速和增长质量将进一步切换,GDP增长目标将下调至7%~7.2%区间,其他主要指标也相应调整。

关于经济韧性。会议要求“精心谋划用好我国经济的巨大韧性、潜力和回旋余地”。我们认为,中国经济的巨大韧性,一方面体现在投资需求,虽然传统产业投资已相对饱和,但“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一些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投资机会大量涌现”,投资对短期经济发展仍发挥着关键作用;另一方面,经济韧性突出表现在改革和创新,因改革释放的巨大红利以及创新所蕴含的广阔增长空间已成为2014年主要经济社会目标和任务可望较好实现的最重要抓手,也必将成为明年和今后相当长时期中国经济增长新引擎。

一方面是投资稳增长的短期作用仍至为重要 (好多投资本身就是经济转型升级的一部分,区别于传统的规模刺激);另一方面,改革和创新仍然需要依靠 “简政放权”和“微观放活”保障落实。我们此前提出的稳增长“双轨制”仍是重要的分析框架。

中国区域发展不均衡也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回旋余地,这与投资空间紧密相关。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推进区域协同发展战略将产生巨大的经济增长潜力,随着改革创新不断打破地区封锁和利益藩篱,资源配置效率将全面提高。

我们认为,中国经济的短期增长将不会成为风险事件 (但人们往往对区间管理底部产生分歧)。

关于改革和创新。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改革攻坚将向纵深发展,并通过改革点火器推动创新发展新引擎,充分释放体制机制红利。会议要求“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敢于过深水区,加快推进经济体制改革”,“要围绕解决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推进改革,推出既具有年度特点、又有利于长远制度安排的改革举措,继续抓好各项改革方案制定”;同时要求狠抓改革措施落地落实,要求 “强化责任,加大协调力度”;“要强化督促评估,落实督办责任制和评估机制,让群众来评价改革成效”。

会议提出2015年加快推进“行政审批、投资、价格、垄断行业、特许经营、政府购买服务、资本市场、民营银行准入、对外投资等领域改革”,“使改革举措有效转化成发展动力”;同时要求以问题导向加速推进国企改革,提高国企效率和核心竞争力。

创新是适应、引领新常态的重要法宝。中国经济要走向创新驱动、向中高端迈进,关键是要发挥人的智慧和积极性。会议强调要“更加注重加强产权和知识产权保护,更加注重发挥企业家才能”,“更加注重科技进步和全面创新”。正如李克强总理所说,要通过政府放权让利的“减法”调动社会创新创造热情的 “乘法”。中央因此提出要“尊重和发挥地方、基层、群众首创精神,从实践中寻找最佳方案”,要“营造有利于大众创业、市场主体创新的政策环境和制度环境”,强调要“以政府自身革命带动重要领域改革,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形成发展的新动力”。

全面降准并非最优选择/

2015年经济工作仍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坚持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总体思路,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组合。

如前文所述,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需要改革和创新引领。今年以来,潜在经济增速重心明显下移,经济下行压力始终较大。但政府保持定力、创新宏观调控,坚持合理区间管理,强调运用简政放权“先手棋”和制度建设“连环炮”激发社会创新创造创业热情和经济活力,一系列“简政放权”和“微观放活”措施给广大中小微企业“松绑”和“解渴”,这是今年经济在预期轨道持续向好的根本保障,同时也彰显出政府推进改革创新、转型升级的坚定决心,并由此产生了良性社会预期。今年宏观调控的成功经验是我们准确把握明年政策走向的重要背景,定向调控、结构性调控仍是突出的政策特征。

财政政策方面,会议强调“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有力度”,预计明年将进一步强化财政政策的逆周期调控,加强财政政策在转型升级中的引导作用,减税增支规模都将增大。具体方面,将加大对科技创新和战略新兴产业的支持;为对冲房地产投资下行压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方面投资也将进一步增强;财政赤字率将相应提高。

货币政策方面,在维持“稳健”之外,会议还强调“货币政策要更加注重松紧适度”,这意味着明年货币政策将更加“主动作为”,流动性管理更为积极。面对新常态下的转型升级特征,货币政策仍将坚持“总量稳定、结构优化”基本取向。我们判断,明年仍将延续今年来创设的SLO、SLF、PSL和MLF等创新工具“定向”预调微调,针对性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但类似今年降息措施,会在必要时谨慎运用,尽量准确传递政策意图,将更充分体现货币政策“刀尖”上的平衡艺术;从现在看,考虑金融和实体两个层面,全面降准并非最优选择。目前看来,2015年货币政策总体呈现 “中性偏紧”格局。

(作者为财达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

热血豪杰(武侠修仙)

魔仙记公益服

剑圣挂机内购破解版

龙曜三国